DB34/T 4113-2022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团体标准 603
《DB34/T 4113-2022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解析》旨在提升羊肚菌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详细介绍了设施栽培羊肚菌的技术规程,为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持续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的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备受瞩目,为了进一步规范羊肚菌的设施化栽培技术,提升栽培质量,确保产品安全,我国正式发布了DB34/T 4113-2022《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析,旨在为羊肚菌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DB34/T 4113-2022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DB34/T 4113-2022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2022,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第1张

DB34/T 4113-2022《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共同编制,适用于我国羊肚菌设施栽培的各个环节,包括规划设计、材料准备、菌种选择、菌种制备、接种、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品处理、包装及运输等。

关键技术要点

规划设计

羊肚菌设施栽培选址需考虑地势高燥、排水便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因素,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规划栽培面积和设施布局。

材料准备

  1. 菌种选择:挑选出菇率高、品质上乘、抗逆性强的羊肚菌菌种。
  2. 栽培基质:选用透气性、保水性、肥力适中的材料,如玉米芯、棉籽壳、稻糠等。
  3. 消毒剂:使用高效、低毒、环保的消毒剂,如氯霉素、苯扎溴铵等。

菌种制备

  1. 菌种活化:在无菌条件下活化菌种,确保其活力。
  2. 菌种扩繁:按照比例将活化后的菌种扩繁至生产规模。

接种

  1. 接种时间:在菌丝生长旺盛期进行接种。
  2. 接种方法:采用无菌操作,将菌种均匀接种于培养基上。

出菇管理

  1. 温度控制:保持菇房温度在12-18℃之间,湿度在70%-80%。
  2. 光照:保持菇房光照强度在500-1000勒克斯。
  3. 通风:根据气温、湿度和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适时通风换气。

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加强菇房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病菇、死菇。
  2.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采收

  1. 采收标准:羊肚菌菌盖直径达到2-3厘米,菌柄长度与菌盖直径相当。
  2. 采收方法:采用人工采摘,避免损伤菇体。

产品处理、包装及运输

  1. 产品处理:对采收后的羊肚菌进行预冷、清洗、分级、干燥等处理。
  2. 包装:使用无菌、无毒、环保的包装材料,如食品级塑料袋、纸箱等。
  3. 运输:在低温、通风、干燥的环境下运输,避免光直射和挤压。

DB34/T 4113-2022《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规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羊肚菌产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提高羊肚菌栽培水平,推动羊肚菌产业健康发展,广大科研人员应继续深入研究,为羊肚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