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779-2019标准解读,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编码新规范助力行业升级
《DB41/T 1779-2019》新标准解读,规范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编码与标识,推动行业发展,标准明确追溯编码与标识要求,加强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监管,保障消费者餐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蔬菜作为民众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确保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我国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DB41/T 1779-2019《蔬菜质量安全追溯 编码和标识规范》标准,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蔬菜产业链的各方参与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DB41/T 1779-2019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编码和标识,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该标准适用于蔬菜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对于推动蔬菜产业链的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编码规范
DB41/T 1779-2019标准对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编码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具体内容包括:
- 编码体:采用国家统一的蔬菜追溯编码体,确保编码的唯一性和一致性。
- 编码结构:编码由生产者代码、产品代码、批次代码、包装代码等组成,便于追溯和管理。
- 编码长度:编码长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一般不超过20位。
标识规范
- 标识形式:蔬菜追溯标识可采用标签、二维码等多种形式,标识应包含蔬菜追溯编码、生产者名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等信息。
- 标识位置:标识应粘贴或印刷在蔬菜包装上,便于消费者识别和查询。
标准实施与意义
实施步骤
- 蔬菜生产者、加工者、流通企业等应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生产者、加工者、流通企业等应使用蔬菜追溯编码,确保追溯的准确性。
- 消费者可通过扫描蔬菜追溯标识,查询蔬菜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
意义
- 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通过追溯体系,对蔬菜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 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通过追溯体系了解蔬菜的来源、生产过程等,增强消费信心。
-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蔬菜追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蔬菜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DB41/T 1779-2019《蔬菜质量安全追溯 编码和标识规范》标准的实施,为蔬菜产业链的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有助于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落实标准要求,共同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