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绿色防控,DB41/T 1806-2019农药使用规程解析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旨在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双重策略,通过规范农药使用技术,降低风险,提高麦田产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角色愈发关键,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可能引发农药残留超标,威胁食品安全,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升麦田农药的使用效率,降低潜在风险,确保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我国正式出台了《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规程的详细内容及其深远实施意义。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是由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其核心目标在于规范麦田农药的使用,提升农药的利用效率,降低潜在风险,从而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该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内麦田农药使用的全流程,涵盖了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残留检测等多个环节。
农药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在选择农药时,必须结合麦田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优先选择高效、低风险的农药,在选择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 针对性:针对麦田的主要病虫害,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效果的农药。
- 高效性:选择防治效果显著、药效期较长的农药。
- 低风险性:选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农药。
使用方法
规程对麦田农药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
- 施药时间: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最适宜的施药时间,如小麦的抽穗期、扬花期等。
- 施药量:依据农药说明书和麦田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施药量。
- 施药方式:采用喷雾、喷粉、撒施等多种方式,确保农药均匀喷洒。
- 安全间隔期:明确不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确保农药使用后,农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残留检测
规程要求,麦田农药使用后,必须进行残留检测,确保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残留检测方法包括:
- 快速检测:使用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快速检测农药残留。
- 实验室检测: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先进仪器,对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
规程实施意义
- 提高农药使用效率: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 降低农药风险:通过规范农药使用,降低农药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危害。
- 保障粮食安全: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升麦田产量和品质,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推广,有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DB41/T 1806-2019 麦田高效低风险农药使用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麦田农药使用效率、降低农药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认真执行该规程,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