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B15/T 2760-2022,土默川菊芋栽培技术规程
《DB15/T 2760-2022标准》详细阐述了土默川菊芋的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包括菊芋的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旨在提高菊芋产量和品质,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特色产业日益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菊芋,作为兼具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作物,在我国多个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为了规范菊芋的种植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我国特制定了DB15/T 2760-2022《土默川菊芋》配套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旨在为菊芋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5/T 2760-2022《土默川菊芋》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制,并经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局批准发布,该规程主要适用于土默川地区菊芋的种植,旨在规范菊芋的栽培技术,提升菊芋的产量与品质,促进菊芋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选地与整地
-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地块进行种植,菊芋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但以沙壤土为最佳。
- 整地:深翻土地,深度不少于20厘米,以利于菊芋根的生长发育。
处理
- 选择:选择籽实饱满、无病虫害的菊芋。
- 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 催芽:将消毒后的菊芋放入湿布袋中,置于25℃恒温条件下催芽,待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与定植
- 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方式,行距40-50厘米,株距20-30厘米。
- 定植: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厚度约2厘米。
田间管理
-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4000公斤,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一般追肥2-3次。
- 灌溉: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 除草: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
- 病虫害防治:菊芋易受病虫害侵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 收获:菊芋生长周期一般为120-150天,当地上部分枯萎时,即可收获。
- 加工:将收获的菊芋洗净、去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制成菊芋干。
规程实施意义
DB15/T 2760-2022《土默川菊芋》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菊芋的产量和品质,促进菊芋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规范菊芋种植技术,提高菊芋产量和品质。
-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促进菊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DB15/T 2760-2022《土默川菊芋》配套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菊芋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菊芋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这一规程,为我国菊芋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