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456-2018标准深度解析,苜蓿与禾饲料混合青贮饲料质量分级引领新趋势
《DB15/T 1456-2018标准解读》为苜蓿与禾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质量分级提供新标准,标志着我国青贮饲料行业迈入新篇章,该标准详细阐述了混合青贮饲料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分级标准,有助于提高饲料质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兴起,饲料资源的需求量持续攀升,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资源,在畜牧业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为了规范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我国正式颁布了DB15/T 1456-2018标准,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准背景
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是将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如玉米、高粱等)混合后,通过发酵工艺制成的一种饲料,这种饲料富含营养,口感佳,易于消化,是畜牧业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DB15/T 1456-2018标准,旨在规范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提升饲料品质,保障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DB15/T 1456-2018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的质量分级、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文件:
- GB/T 6432-2014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 GB/T 6435-2014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 GB/T 6438-2014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GB/T 6439-2014 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
- GB/T 6440-2014 饲料中灰分的测定
- GB/T 6441-2014 饲料中钙的测定
- GB/T 6442-2014 饲料中磷的测定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以下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规定:
- 混合青贮饲料:指将苜蓿和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后,通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饲料。
- 质量分级:指根据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感官指标等,将其分为不同等级。
质量分级
本标准将混合青贮饲料分为三个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具体分级指标如下:
- 优等品:水分含量≤65%,粗蛋白含量≥18%,粗脂肪含量≥3%,粗纤维含量≤30%,灰分含量≤10%,钙含量≥0.5%,磷含量≥0.3%。
- 一等品:水分含量≤70%,粗蛋白含量≥16%,粗脂肪含量≥2.5%,粗纤维含量≤35%,灰分含量≤12%,钙含量≥0.4%,磷含量≥0.2%。
- 合格品:水分含量≤75%,粗蛋白含量≥14%,粗脂肪含量≥2%,粗纤维含量≤40%,灰分含量≤15%,钙含量≥0.3%,磷含量≥0.1%。
检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混合青贮饲料的检验方法,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和磷等指标的测定方法。
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对混合青贮饲料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提出了要求,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标准实施
DB15/T 1456-2018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产生积极影响,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确保饲料质量,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DB15/T 1456-2018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苜蓿与禾本科饲料作物混合青贮饲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有力依据,通过实施该标准,有望提高混合青贮饲料的质量,满足畜牧业对优质饲料资源的需求,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