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64-2001标准解析,玉贮饲料生产与质量控制要点
《DB15/T 364-2001标准解读》一文深入解析了玉贮饲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标准,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标准的制定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并对玉贮饲料的生产流程、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旨在提升玉贮饲料的质量,保障养殖安全。
玉贮饲料,作为畜牧业中不可或缺的优质粗饲料,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显著提升饲料的利用效率,更能满足动物对能量和营养的全面需求,2001年,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64-2001标准,对玉贮饲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制定了严格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为玉贮饲料的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5/T 364-2001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玉贮饲料的地方标准,明确了玉贮饲料在生产、加工、储存及运输各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全面提升玉贮饲料的品质,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玉贮饲料的生产规范
原料选择
玉贮饲料的原料需选用新鲜、成熟度适宜的玉米,依据DB15/T 364-2001标准,玉米的最佳收获期通常在籽粒乳熟期至蜡熟期。
收割与运输
收割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原料损失,运输时,需保持原料清洁,严格防止污染。
切割与压实
原料切割长度应控制在2-4厘米,以利于青贮发酵,切割后的原料应立即压实,压实度需达到0.8-1.0吨/立方米。
发酵条件
青贮发酵的温度宜控制在30-40℃,湿度控制在70-85%,发酵时间一般为30-40天。
玉贮饲料的质量控制
外观质量
玉贮饲料的外观应呈绿色或黄绿色,质地柔软,并具有独特的酒香味。
内在质量
玉贮饲料的内在质量涉及水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磷等营养成分,根据DB15/T 364-2001标准,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5-75%,干物质含量应大于25%,粗蛋白含量应大于12%,粗脂肪含量应大于2%,粗纤维含量应小于25%,钙含量应大于0.5%,磷含量应大于0.3%。
污染物控制
玉贮饲料的污染物含量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
储存与运输
储存
玉贮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场所,储存过程中需定期检查,防止发酵过度或霉变。
运输
运输过程中,需保持饲料的清洁,防止污染,运输工具应具备防雨、防尘、保温等功能。
DB15/T 364-2001标准对玉贮饲料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提升玉贮饲料的品质,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标准,确保玉贮饲料的质量与安全,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玉贮饲料的监管,确保市场供应的玉贮饲料符合标准要求,玉贮饲料在畜牧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生产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遵循DB15/T 364-2001标准,我们能够有效提升玉贮饲料的品质,为畜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