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型甘薯标准化保鲜规程发布,助力品质提升与市场竞争力增强
本规程针对鲜食型甘薯的标准化保鲜技术进行规范,旨在提升甘薯品质及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产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产品贮藏技术已经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延长产品货架期、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众多经济作物中,鲜食型甘薯作为我国重要的作物之一,其贮藏保鲜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促进甘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围绕《农产品贮藏技术规程 第5部分:鲜食型甘薯》(DB37/T 2548.5-2014)展开论述,深入探讨标准化保鲜技术在鲜食型甘薯贮藏中的应用。
DB37/T 2548.5-2014规程概述
《农产品贮藏技术规程 第5部分:鲜食型甘薯》(DB37/T 2548.5-2014)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鲜食型甘薯贮藏技术的地方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鲜食型甘薯的收获、预处理、冷藏、气调、常温贮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甘薯贮藏质量,延长产品货架期,减少损耗,保障消费者健康。
鲜食型甘薯贮藏技术要点
收获
鲜食型甘薯的收获时机对其贮藏效果影响显著,根据DB37/T 2548.5-2014规程,甘薯应在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充分成熟时收获,且宜选择晴天进行,以避免雨后收获带来的不利影响。
预处理
收获后的甘薯应进行去杂、去病、去伤、分级等预处理,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甘薯在贮藏过程中的损耗,提升产品品质。
冷藏
甘薯的冷藏温度应控制在0℃~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在冷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甘薯的生理状况,适时调整温度和湿度,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气调
气调贮藏是鲜食型甘薯贮藏的关键技术,通过降低氧气浓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抑制甘薯的呼吸作用,延长产品货架期,根据DB37/T 2548.5-2014规程,气调贮藏的氧气浓度应控制在1%~3%,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5%~10%。
常温贮藏
常温贮藏适用于甘薯销售旺季,规程要求,常温贮藏的甘薯应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并定期检查甘薯的生理状况,及时处理病、伤、烂薯。
标准化保鲜技术的应用效果
提高甘薯品质
实施DB37/T 2548.5-2014规程后,鲜食型甘薯的贮藏效果显著提升,甘薯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损失得到有效控制,口感、色泽、营养成分等指标均得到改善。
延长货架期
标准化保鲜技术有效延长了鲜食型甘薯的货架期,降低了市场损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保障消费者健康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甘薯在贮藏过程中的病害发生,从而保障消费者健康。
《农产品贮藏技术规程 第5部分:鲜食型甘薯》(DB37/T 2548.5-2014)为鲜食型甘薯的贮藏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通过实施标准化保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品质,延长货架期,降低市场损耗,为我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甘薯贮藏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升甘薯产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