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993-2011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37/T 1993-2011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解读与实施》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提供安全规范指导,详细解读实施要点,确保作业安全,规范涵盖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识别、安全防护、应急救援等方面,助力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工贸企业的数量持续攀升,其中有限空间作业已成为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作业形式,有限空间作业存在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确保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我国颁布了DB37/T 1993-201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7/T 1993-2011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解析与应用,DB37/T 1993-2011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解析与应用,2,安全管理,规范解读,第1张

DB37/T 1993-2011规范概述

DB37/T 1993-201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自1993年发布以来,该规范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它适用于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涵盖了有限空间的辨识、评估、防护、作业和应急等多个方面。

有限空间的辨识与评估

有限空间的辨识

有限空间是指作业人员可能进入或已进入,且内部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粉尘、蒸汽、烟雾等物质浓度超标,或存在缺氧、高温、高压、低温、潮湿、腐蚀等危害因素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工贸企业应全面辨识有限空间,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空间类型:如地下、地上、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等;
  2. 空间形状:如圆形、方形、不规则等;
  3. 空间尺寸: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4. 空间内部环境:如有毒有害气体、粉尘、蒸汽、烟雾等物质浓度、温度、湿度、压力等。

有限空间的评估

工贸企业应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评估内容包括:

  1. 有毒有害气体、粉尘、蒸汽、烟雾等物质浓度;
  2. 缺氧、高温、高压、低温、潮湿、腐蚀等危害因素;
  3. 空间内部环境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有限空间的防护

物理防护

  1. 设置警示标志: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2. 安装通风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部空气流通,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粉尘、蒸汽、烟雾等物质浓度;
  3. 设置防护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化学防护

  1. 使用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 使用化学防护剂,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粉尘、蒸汽、烟雾等物质浓度。

有限空间的作业

作业前准备

  1. 制定作业方案:明确作业内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作业地点等;
  2.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作业人员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
  3. 作业许可证: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作业。

作业过程

  1. 进入有限空间前,作业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2. 进入有限空间后,作业人员应密切关注空间内部环境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撤离;
  3.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粉尘、蒸汽、烟雾等物质浓度。

应急

  1.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建立应急队伍:配备应急设备和人员,确保应急工作及时、有效;
  3.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DB37/T 1993-201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工贸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