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25-2004褐藻酸钠生产技术规范深度剖析
《DB37/T 425-2004 褐藻酸钠生产技术规范》全解析,详述褐藻酸钠生产标准及流程,涵盖原料处理、提取、纯化、干燥等环节,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运用愈发广泛,褐藻酸钠,作为一种关键的食品添加剂,凭借其优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于2004年正式颁布了《褐藻酸钠生产技术规范》(DB37/T 425-2004),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度解读,为褐藻酸钠生产企业的生产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褐藻酸钠生产技术规范》(DB37/T 425-2004)是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适用于从事褐藻酸钠生产的各类企业,该规范对褐藻酸钠的生产工艺、原料要求、设备标准、产品质量、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储存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要求。
生产工艺
- 原料预处理:选择新鲜、优质的褐藻,经过清洗、破碎、漂白等工序,去除杂质,提升原料纯度。
- 提取:对预处理后的褐藻原料进行酸化处理,提取褐藻酸,通过离心分离、沉淀、洗涤等步骤,获得粗制褐藻酸钠。
- 精制:将粗制褐藻酸钠溶解、过滤、离子交换、结晶、干燥,最终得到精制褐藻酸钠。
- 包装:按照规定对精制褐藻酸钠进行分装,包装材料需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
原料要求
- 原料质量:选用新鲜、优质的褐藻,符合《食品添加剂 褐藻酸钠》(GB 19638)的规定。
- 原料储存:原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潮、防鼠、防虫的环境中。
设备要求
- 设备材质:设备材质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 设备性能: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热性、耐压性等性能。
- 设备清洁:生产过程中,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洗、消毒。
产品质量要求
- 指标:产品质量需符合《食品添加剂 褐藻酸钠》(GB 19638)的规定。
- 外观:产品应呈白色或淡粉末状,无结块、无杂质。
- 稳定性:产品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规定条件下,不发生分解、氧化、变色等现象。
检验规则
- 检验方法:产品质量检验需符合《食品添加剂 褐藻酸钠》(GB 19638)的要求。
- 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水分、灰分、重金属、砷、铅等。
- 检验周期:产品质量检验周期为每批产品生产后进行一次。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标志:产品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生产单位等信息。
- 包装:产品包装需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 运输:产品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碰撞、挤压等情况,确保产品完好。
- 贮存:产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防潮、防鼠、防虫的环境中,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褐藻酸钠生产技术规范》(DB37/T 425-2004)对褐藻酸钠的生产过程提出了严格的标准,旨在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褐藻酸钠生产企业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