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DB64/T 963-2014,助力健康养殖

团体标准 601
《DB64/T 963-2014 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为我国羔羊健康养殖提供关键指导,规范防治羔羊痢疾,保障养殖效益。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羊肉市场的需求量不断攀升,羔羊作为羊肉产业的核心品种,其健康养殖显得尤为关键,羔羊痢疾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制定了《DB64/T 963-2014 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

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DB64/T 963-2014,助力健康养殖,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DB64/T 963-2014,助力健康养殖,2,技术规范,养殖技术,第1张

羔羊痢疾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等,该病主要发生在羔羊出生后的1-2周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羔羊痢疾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脱水、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严重时甚至导致羔羊死亡。

《DB64/T 963-2014 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主要内容

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
  2. 加强母羊管理:提高母羊的饲养管理水平,增强其抗病能力。
  3. 做好羔羊的接产工作:确保羔羊出生后尽快吃到初乳,提高其抗病能力。
  4. 疫苗接种:按照规范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羔羊的免疫力。

治疗措施

  1. 隔离病羊:发现病羊后,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传播。
  2.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支持疗法: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防治羔羊痢疾的关键措施

  1. 提高养殖户的认识:加强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羔羊痢疾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
  2.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定期对羊群进行病原体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3.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减少病原体传播。
  4. 优化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羔羊的抗病能力。
  5.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羔羊的生产性能。

《DB64/T 963-2014 羔羊痢疾防治技术规范》为我国羔羊痢疾的防治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养殖户应认真执行规范,加强羔羊痢疾的防治工作,保障羔羊健康养殖,提高羊肉产业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羔羊痢疾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我国羊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