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07.1-2017规范解析,稻谷碎米淀粉提取技术深度剖析
深入解析了《稻谷资源利用技术规范第1部分—碎米淀粉提取技术》(DB34/T 2907.1-2017)标准,详细阐述了碎米淀粉提取的工艺流程、设备要求、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要点,旨在提高稻谷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稻谷资源的合理利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DB34/T 2907.1-2017《稻谷资源利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碎米淀粉提取》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为稻谷碎米淀粉的提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深入剖析该标准,从其背景、核心内容、实施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标准背景
稻谷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稻谷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米往往被视为废弃物,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提高稻谷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我国制定了DB34/T 2907.1-2017《稻谷资源利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碎米淀粉提取》。
适用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稻谷碎米淀粉提取的基本要求、工艺流程、设备选用、操作规范、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为稻谷碎米淀粉提取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技术要求
- 基本要求:稻谷碎米淀粉提取应遵循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
- 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淀粉提取、淀粉精制、干燥等关键环节。
- 设备选用: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设备、精制设备和干燥设备。
- 操作规范:对原料预处理、淀粉提取、淀粉精制、干燥等环节的操作进行详细规范。
- 质量控制: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检验方法:采用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多种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
- 包装、运输和储存:根据产品特性进行合理包装,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
实施意义
- 提高稻谷资源利用率:通过碎米淀粉提取技术,将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碎米转化为有价值的淀粉产品,显著提高稻谷资源的利用率。
- 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碎米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稻谷深加工产业发展,提升我国稻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稻谷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机会。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提高稻谷资源利用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DB34/T 2907.1-2017《稻谷资源利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碎米淀粉提取》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稻谷深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企业和单位应积极贯彻落实该标准,共同为我国稻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继续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助力我国稻谷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