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评价标准,DB23/T 1949-2017,助力品牌规范化成长指南
《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评价通则(DB23/T 1949-2017)》作为品牌发展的规范性指南,旨在规范黑龙江省名牌产品的评价体系,推动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助力黑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黑龙江省在品牌建设领域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规范黑龙江省名牌产品的评价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黑龙江省质量技术局于2017年正式颁布了《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评价通则》(DB23/T 1949-2017),本文将深入解读该通则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背景解析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品牌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度高、口碑良好的名牌产品,在品牌评价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评价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黑龙江省质量技术局组织专家团队,制定了《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评价通则》。
通则主要内容
《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评价通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适用范围:本通则适用于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
- 评价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 评价程序:包括企业申报、资格审核、产品评审、专家评审、公示等环节。
- 评价指标:从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等多个维度对名牌产品进行综合评价。
- 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评估。
-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符合条件的产品授予“黑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
实施意义
《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评价通则》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规范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 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 推动黑龙江省品牌战略的实施,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 增强消费者对名牌产品的信任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评价通则》的发布和实施,为黑龙江省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该通则,推动黑龙江省品牌战略的实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企业也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