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5325-2021标准解读,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新纪元

团体标准 603
《DB13/5325-2021》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标准标志着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环保规范的又一重要进展,该标准强化了对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明确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管理要求,旨在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环境保护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速,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如何高效处理生活垃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活垃圾作为一种关键的环保处理方式,在减轻垃圾填埋场压力、节约土地资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处理生活垃圾的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的控制,我国于2021年颁布了《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标准》(DB13/ 5325-2021),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企业和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3/5325-2021标准解读,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新纪元,DB13/5325-2021标准解读,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新纪元,生活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第1张

标准背景

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在处理过程中,二噁英、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标准主要内容

《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标准》(DB13/ 5325-2021)主要规定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方法、监测频次、信息公开等内容,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排放限值

该标准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放的各类大气污染物制定了严格的排放限值,包括:

  1. 二噁英类:以二噁英类物质的等效毒性当量(TEQ)计,不超过0.1ngTEQ/m³。
  2. 氮氧化物:不超过50mg/m³。
  3. 颗粒物:不超过30mg/m³。
  4. 其他污染物:不超过10mg/m³。

监测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方法,包括:

  1. 二噁英类:采用同位素稀释热吸收光谱法。
  2. 氮氧化物:采用化学发光法。
  3. 颗粒物:采用重量法。
  4. 其他污染物:采用离子色谱法。

监测频次

该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频次,包括:

  1. 二噁英类:每季度监测一次。
  2. 氮氧化物、颗粒物、其他污染物:每月监测一次。

信息公开

该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单位应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公开相关信息。

标准实施与意义

《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标准》(DB13/ 5325-2021)的实施,对我国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通过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有效降低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危害。
  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3. 优化环境资源配置:通过加强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为政府部门提供有力依据,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

《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标准》(DB13/ 5325-2021)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生活垃圾大气污染控制迈上了新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企业和部门应共同努力,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