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草牧草种植效益提升,DB51/T 515-2005 技术规程解析

团体标准 601
《DB51/T 515-2005 苏丹草牧草生产技术规程》是指导牧草种植的关键文件,旨在提升苏丹草种植效益,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确保牧草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牧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牧草作为畜牧业不可或缺的饲料来源,其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愈发受到广泛关注,我国首部针对苏丹草种植的行业标准——《苏丹草牧草生产技术规程》(DB51/T 515-2005)应运而生,为苏丹草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围绕该规程,深入探讨苏丹草牧草生产技术,旨在为我国牧草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苏丹草牧草种植效益提升,DB51/T 515-2005 技术规程解析,苏丹草牧草种植效益提升,DB51/T 515-2005 技术规程解析,2,技术规程,第1张

《苏丹草牧草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苏丹草种植的行业标准,由湖北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负责管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苏丹草的种植、管理、收获及加工等技术要求,旨在提升苏丹草的产量与品质,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资源。

苏丹草种植技术详解

选地与整地

苏丹草喜生于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在5.5-7.5的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在选地时,应优先考虑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水源便利的地块,整地前,需彻底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并深翻土壤,确保土壤细碎、平整,无大块。

处理

为提高苏丹草的产量与抗病虫害能力,应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分钟,以预防病菌传播,可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提高发芽率。

播种

苏丹草播种期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1.5公斤,播种方式可选用条播、撒播或点播,播种深度以1-2厘米为宜,播种后,应及时覆土。

田间管理

(1)施肥:苏丹草生长期间,需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可追施氮肥、磷肥、钾肥等,以促进植株生长。 (2)灌溉:苏丹草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以满足植株生长需求。 (3)除草:播种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苏丹草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 (4)病虫害防治:苏丹草易受病虫害侵袭,如病、锈病、蚜虫等,发现病虫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苏丹草一般在播种后60-90天开始收割,收割时,应选择晴天进行,避免雨后收割,收割后,将牧草晾晒至一定程度,进行打捆、储存或加工。

遵循《苏丹草牧草生产技术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有助于提高苏丹草的产量和品质,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在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以实现苏丹草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