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383-2022 冬绿肥-水稻节肥栽培技术规程,引领高效农业新篇章

团体标准 603
《DB41/T 2383-2022 冬绿肥-水稻节肥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高效农业发展迈入新阶段,该规程以冬绿肥为载体,优化水稻节肥栽培技术,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前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维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目标,在此背景下,DB41/T 2383-2022《冬绿肥-水稻节肥栽培技术规程》的正式出台,为我国水稻种植开辟了崭新的技术路径,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B41/T 2383-2022 冬绿肥-水稻节肥栽培技术规程,引领高效农业新篇章,DB41/T 2383-2022 冬绿肥-水稻节肥栽培技术规程,引领高效农业新篇章,2,2022,技术规程,第1张

规程背景

冬绿肥,作为我国南方水稻种植的典型栽培模式之一,它不仅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优化土壤结构,还能显著降低化肥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规程,冬绿肥-水稻节肥栽培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DB41/T 2383-2022规程的发布,旨在规范冬绿肥-水稻节肥栽培技术,以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涵盖稻田轮作、间作和连作等多种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要点

  1. 冬绿肥品种选择:依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水稻品种,选择适宜的冬绿肥品种,如紫云英、箭舌豌豆等。
  2. 冬绿肥播种时间:通常在水稻收割后,土壤温度降至15℃以下时播种,播种量根据品种及土壤肥力而定。
  3. 冬绿肥管理:播种后及时覆盖稻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冬绿肥生长,生长期间,适时施肥、除草,预防病虫害。
  4. 水稻种植:冬绿肥收获后,及时翻耕土壤,进行水稻播种,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预防病虫害。
  5. 水稻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产量目标,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
  6. 水分管理:水稻生长期间,保持田间水层,适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节肥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稻生长需求和肥料利用率,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减少化肥施用量。
  2. 推广生物肥料:利用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3. 推广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4.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规程实施效果

DB41/T 2383-2022规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通过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等技术,水稻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2. 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生物肥料、有机肥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 改善土壤环境: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等措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4. 减轻环境污染: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DB41/T 2383-2022《冬绿肥-水稻节肥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水稻种植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积极推广该规程,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标签: 2202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