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918-2019,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人畜健康防控指南

团体标准 601
《DB41/T 1918-2019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为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专业指南,确保人畜健康,规范详细阐述免疫接种流程、疫苗选择、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助力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加剧和国际贸易的日益活跃,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作为一种关键的人畜共患病,其防控工作显得尤为关键,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侵袭家畜,如牛、羊、猪等,同时也能感染人类,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我国出台了DB41/T 1918-2019《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深入探讨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的相关技术要求,旨在为我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1/T 1918-2019,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人畜健康防控指南,DB41/T 1918-2019,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人畜健康防控指南,2,技术规范,第1张

DB41/T 1918-2019 规范概述

DB41/T 1918-2019《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是我国专门针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该规范于2019年正式发布,其目的是规范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提升免疫效果,确保人畜健康。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要求

疫苗选择

依据DB41/T 1918-2019规范,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需选用我国批准的布鲁氏菌病疫苗,包括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接种对象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的对象包括牛、羊、猪等易感动物,以及从事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的相关人员。

接种时间

根据DB41/T 1918-2019规范,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时间如下:

  • 牛:6月龄至1岁,每年接种1次;1岁以上,每半年接种1次。
  • 羊:6月龄至1岁,每年接种1次;1岁以上,每半年接种1次。
  • 猪:6月龄至1岁,每年接种1次;1岁以上,每半年接种1次。

接种方法

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方法包括肌肉注射、皮射和口服等,具体方法如下:

  • 肌肉注射:选择动物肌肉作为注射部位,注射剂量需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
  • 皮射:选择动物颈部或背部皮作为注射部位,注射剂量同样需参照疫苗说明书。
  • 口服:将疫苗稀释后,通过动物饮水或饲料途径进行口服接种。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需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若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免疫效果评价

根据DB41/T 1918-2019规范,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后,应定期进行免疫效果评价,以确保免疫效果达标。

DB41/T 1918-2019《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技术规范》为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规范免疫接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免疫效果,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保障人畜健康,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部门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加强布鲁氏菌病免疫接种工作,为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控事业贡献力量。(本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以DB41/T 1918-2019规范为准。)

标签: 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