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新标准,DB41/T 1766-2019 助力食用菌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1
《DB41/T 1766-2019 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发布,以标准化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引领平菇生产迈向新高度。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平菇,作为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提升平菇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正式发布了《DB41/T 1766-2019 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新标准,DB41/T 1766-2019 助力食用菌产业升级,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新标准,DB41/T 1766-2019 助力食用菌产业升级,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41/T 1766-2019 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对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的原料选择、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出菇、采收、包装、运输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升平菇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规程主要内容

原料选择 规程强调,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应选用优质、无病虫害、新鲜、无污染的平菇菌种,菌种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其纯度和生命力。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是平菇生长的基础,规程对培养基的原料、配比、制备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使用优质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料,并严格按照比例配制,确保培养基的营养均衡。

接种 接种是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的关键环节,规程要求,接种前应进行无菌操作,确保接种环境的清洁;接种时,应选用适宜的接种工具,避免污染。

培养 培养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以满足平菇生长需求,规程对培养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进行了明确规定。

出菇 出菇阶段是平菇生长的关键时期,规程要求,出菇期间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促进平菇生长,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确保平菇品质。

采收 采收是平菇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规程要求,采收时应选择成熟、无病虫害的平菇,避免损伤菌柄;采收后,应进行分级、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包装、运输 规程对平菇的包装、运输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平菇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

规程实施意义

《DB41/T 1766-2019 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平菇产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升平菇生产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2. 规范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3. 推动平菇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4. 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DB41/T 1766-2019 平菇瓶栽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平菇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平菇生产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程,提高生产水平,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