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姜黑土强筋小麦生产关键技术规程,品质与产量双提升指南
《DB41/T 1064-2015 砂姜黑土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为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关键指南,针对砂姜黑土种植特点,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生产技术,助力小麦产业高效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小麦作为我国至关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的显著提升已成为农业科技研究及生产实践中的关键目标,砂姜黑土,这一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土壤类型,以其肥力充沛、保水保肥性能优异而著称,是培育优质强筋小麦的理想场所,为更好地指导农民开展强筋小麦的生产,我国特制定了《砂姜黑土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DB41/T 1064-2015),本文将围绕此规程,全面阐述砂姜黑土强筋小麦的生产技术,以期对我国小麦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砂姜黑土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机构联合编制,该规程针对砂姜黑土地区强筋小麦的种植特性,从品种选育、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规范,旨在提升强筋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品种选择
- 品种筛选:选择适合在砂姜黑土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需满足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等条件。
- 品种鉴定:对筛选出的品种进行田间鉴定,包括抗病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评估。
播种技术
- 播种时间:依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进行播种。
- 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播种量,通常每亩播种量在10-15公斤。
-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
田间管理
- 肥料施用: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需求,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通常每亩施纯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氧化钾10-15公斤。
- 水分管理:根据小麦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确保小麦生长所需水分。
-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和水分。
-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当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 虫害防治:当小麦蚜虫、麦蜘蛛等虫害发生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收获与加工
- 收获时间:根据小麦成熟度,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进行收获。
- 收获方式:采用机械收割,确保小麦籽粒饱满、品质优良。
- 加工:对收获的小麦进行脱粒、筛选、晾晒等加工处理,确保小麦品质。
《砂姜黑土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砂姜黑土地区强筋小麦的生产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指导,遵循规程要求,农民可以有效地提升强筋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技术措施,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高强筋小麦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