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规程发布,开启渔业可持续发展新纪元

团体标准 601
《DB43/T 2821-2023 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规程》发布,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该规程规范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渔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蓬勃兴起,草鱼作为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佼佼者,其养殖规模与产量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进一步提升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我国正式发布了DB43/T 2821-2023《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我国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规程发布,开启渔业可持续发展新纪元,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规程发布,开启渔业可持续发展新纪元,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规程背景

近年来,我国草鱼养殖业面临诸多挑战,如养殖密度过高、病害频发、饲料资源紧张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渔业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积极开展草鱼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此背景下,DB43/T 2821-2023《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提升草鱼养殖的效益与可持续性。

养殖区域选择

根据规程,草鱼池塘双季轮养适宜在气候宜人、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地区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 水温:全年平均水温应高于15℃,冬季水温不得低于5℃。
  2. 水源:水源需清澈无污染,pH值控制在6.5-8.5之间。
  3. 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宜,排水良好。

池塘建设

规程要求池塘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面积:单口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2亩。
  2. 形状:池塘形状以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为宜,便于管理。
  3. 深度:池塘深度在1.5-2.5米之间,便于养殖管理和捕捞。
  4. 配套设施:配备增氧机、饲料投放系统、水质监测设备等。

养殖模式

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阶段:

  1. 前期准备:包括池塘清淤、消毒、施肥等。
  2. 放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草鱼品种和规格进行放养。
  3.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
  4. 捕捞:根据市场需求和草鱼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捕捞。

双季轮养

双季轮养是指在一年内分两个季节进行草鱼养殖,具体操作如下:

  1. 春季养殖:从3月份开始,至6月份结束。
  2. 秋季养殖:从9月份开始,至12月份结束。

技术要点

  1. 饲料投喂:根据草鱼生长阶段和水质状况,合理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量。
  2. 水质调控: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水质状况调整增氧机运行时间和频率。
  3.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规程实施意义

DB43/T 2821-2023《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草鱼养殖业具有以下意义:

  1. 提高草鱼养殖效益:通过优化养殖模式,提高草鱼产量和品质,增加养殖户收入。
  2. 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双季轮养模式有助于降低养殖密度,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
  3. 推动渔业科技进步:规程的实施将推动草鱼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我国渔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DB43/T 2821-2023《草鱼池塘双季轮养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点,提高养殖效益,为我国渔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