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发布,推动水产养殖业迈向新高度

团体标准 601
《DB41/T 2493-2023 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水平,推动淇河鲫繁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水产品需求量逐年攀升,鲫鱼,作为我国历史悠久、广受欢迎的淡水鱼种,以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为促进鲫鱼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精心制定了DB41/T 2493-2023《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范的核心内容,探讨其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版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发布,推动水产养殖业迈向新高度,2023版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发布,推动水产养殖业迈向新高度,2,技术规范,2023,第1张

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概述

DB41/T 2493-2023《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自2023年起正式施行,旨在严格规范淇河鲫的繁养技术,提升养殖效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该规范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品种选择:精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肉质上乘的淇河鲫品种,充分考虑养殖区域的水质、气候、饲料等因素,确保品种适宜当地养殖环境。
  2. 养殖场建设:要求养殖场具备优质的水源、水质、土壤和环境条件,选择地势平坦、排水便利、交通便利的地点,确保养殖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3. 水质管理:严格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盐等指标,保持水质稳定,通过调控养殖密度、换水频率、增氧设备等手段,确保水体环境适宜淇河鲫生长。
  4. 饲料管理:选用新鲜、营养均衡、易消化的优质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淇河鲫需求进行科学配比。
  5. 繁殖技术:采用人工繁殖技术,严格控制亲本选择、产卵条件、孵化管理等环节,确保繁殖效果。
  6. 疾病防治:加强疫病监测,科学防治疾病,定期消毒,监测养殖水体,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对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1. 提升养殖效益:通过规范繁养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收入,规范养殖技术有助于提高淇河鲫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降低饲料消耗,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2.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养殖过程,加强疫病防治,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实施规范,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3. 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的养殖技术有助于提高养殖业的整体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4. 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市场的竞争力,规范的养殖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水产品的品质,增强在市场的竞争力。

DB41/T 2493-2023《淇河鲫繁养技术规范》的实施,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大对该规范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关注养殖业的环保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标签: 2技术规范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