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127-2023标准深度解读,市场化应用总体技术要求

团体标准 602
《DB35/T 2127-2023》对市场化应用统总体技术要求进行深入解析,明确技术规范、性能指标、安全与可靠性等关键要素,旨在推动市场化应用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系统性能与用户体验。

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市场化应用系统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效率等方面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为了规范市场化应用系统的构建,我国正式发布了DB35/T 2127-2023标准,简称《标准》,本文将深入探讨《标准》的背景、内容及其深远意义。

DB35/T 2127-2023标准深度解读,市场化应用总体技术要求,DB35/T 2127-2023标准深度解读,市场化应用总体技术要求,2,2023,第1张

《标准》背景

我国市场化应用系统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系统功能不健全、数据共享障碍、安全风险较大、运维成本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市场化应用系统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制定《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市场部门在构建市场化应用系统过程中,对系统总体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涵盖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维等各个阶段。

总体要求

  1. 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市场业务需求,确保系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 系统应具备卓越的可扩展性、兼容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 系统应支持跨平台、跨数据库、跨操作系统的部署和应用。
  4. 系统应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升效率。
  5.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

系统功能要求

  1. 用户管理:支持用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角色管理等。
  2. 业务管理:支持业务流程、业务规则、业务数据管理等。
  3. 数据分析:支持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
  4. 报表管理:支持报表生成、报表展示、报表导出等。
  5. 系统监控:支持系统运行状态监控、性能监控、安全监控等。

系统性能要求

  1. 响应时间:系统响应时间应满足用户需求,一般不超过2秒。
  2. 并发处理能力: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并发处理能力,支持大量用户同时访问。
  3. 系统稳定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

《标准》意义

  1. 规范市场化应用系统建设,提升系统质量。
  2. 促进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效率。
  3. 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系统安全性。
  4. 推动市场化应用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DB35/T 2127-2023《市场化应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的发布,对我国市场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标准》的推广实施,市场化应用系统将朝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市场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