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籼米地理标志产品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DB3213/T 1067.1-2024标准解析
《DB3213/T 1067.1-2024》解读,详细阐述了宿迁籼米地理标志产品稻谷种植技术规程,规程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旨在提高宿迁籼米品质,保障稻谷种植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地理标志产品在保护与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宿迁籼米,作为我国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以其品质上乘、口感独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更有效地规范宿迁籼米的种植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我国正式发布了DB3213/T 1067.1-2024《地理标志产品 宿迁籼米 第1部分:稻谷种植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
DB3213/T 1067.1-2024《地理标志产品 宿迁籼米 第1部分:稻谷种植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针对宿迁籼米种植技术制定的行业标准,该规程旨在规范宿迁籼米的种植流程,确保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宿迁籼米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宿迁市行政区域内,以水稻为原料,遵循地理标志产品宿迁籼米的种植技术要求,生产出符合本规程标准的稻谷。
种植区域
宿迁籼米的种植区域应满足以下条件:
- 土壤:土壤肥沃,pH值在5.5~7.0之间,有机质含量应大于2%。
- 气候:年均气温需在15℃以上,≥10℃积温应超过4500℃,年降水量应在800~1200毫米之间。
- 水源:灌溉水源充足,水质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种植品种
宿迁籼米的种植品种应选择经过审定、适合本地种植的籼稻品种。
种植技术
-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0~15公斤。
-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插秧或人工撒播。
- 田间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氮肥总用量控制在每亩20~25公斤,磷肥5~7公斤,钾肥5~7公斤。
- 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水稻生长阶段,适时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收获与加工
- 收获:在水稻成熟期,适时收获。
- 加工: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加工,确保稻谷的品质。
规程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宿迁籼米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实施主体应严格按照本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监督与执行
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本规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规程的贯彻落实。
DB3213/T 1067.1-2024《地理标志产品 宿迁籼米 第1部分:稻谷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为宿迁籼米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有效提升宿迁籼米的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