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36-2023,林下平菇栽培技术规程,推动绿色产业升级
《DB64/T 1936-2023 林下平菇栽培技术规程》发布,为林下平菇栽培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高林下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林下平菇,作为一种富含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高品质食用菌,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兼具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下平菇栽培技术规程》(DB64/T 1936-2023)的正式发布,为我国林下平菇的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推动绿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DB64/T 1936-2023《林下平菇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址与准备
- 场地选择:林下平菇栽培应选在通风、排水良好、光照适宜的林地,且场地需远离化工厂、垃圾场等污染源。
- 场地准备:清除杂草、树木、石头等杂物,进行深耕、翻土,确保土壤疏松,便于通风透气。
培养基制作
- 原料选择:以棉籽壳、玉米芯、麦麸、木屑等为主料,辅以适量的石膏、石灰、过磷酸钙等。
- 原料处理:将原料粉碎、过筛,确保粒度均匀。
- 拌料:按比例拌均匀原料,加入辅料,水分控制在60%左右。
- 装袋:将拌好的料装入菌袋,确保装袋紧密,无漏洞。
菌种选择与接种
- 菌种选择:选择生长迅速、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质菌种。
- 接种:将菌种均匀接种于菌袋中,接种量约为菌袋体积的1%。
发菌与管理
- 发菌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60%-70%。
- 发菌时间:通常需7-10天。
- 通风换气: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
- 管理:定期检查菌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出菇与管理
- 出菇温度:控制在15-18℃,湿度控制在85%-95%。
- 出菇时间:一般需15-20天。
- 喷水管理:保持菇房湿度,每天喷水2-3次。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收获与加工
- 收获:当菇蕾长到2-3厘米时,即可采摘。
- 加工:将采摘的平菇进行清洗、切片、烘干等加工处理。
《林下平菇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不仅为我国林下平菇栽培提供了科学指导,还有助于提升林下平菇的产量和品质,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