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524-2023白术根腐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度解读
《DB50/T 1524-2023白术根腐病防控技术规程》深入解析了白术根腐病的防控措施,规程详细介绍了病害的识别、病原特性、传播途径,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旨在有效降低病害发生,保障白术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白术,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的瑰宝,其药用价值举世公认,近年来,随着白术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白术根腐病等病害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威胁着白术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有效遏制白术根腐病的蔓延,我国制定了《DB50/T 1524-2023 白术根腐病防控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白术种植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白术根腐病的基本情况
病原菌
白术根腐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其中立枯丝核菌、腐霉菌等是常见的病原体。
发病症状
白术根腐病的主要症状是根部腐烂,地上部分叶片呈现黄色、萎蔫,严重时会导致整株植物死亡。
发病规律
白术根腐病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发生,尤其是在雨季或连续阴雨天气,发病情况更为严重。
DB50/T 1524-2023 白术根腐病防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的白术品种是预防根腐病的关键。
轮作倒茬
实施轮作倒茬制度,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的累积。
田间管理
-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科学施用氮、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防植株生长过旺,降低抗病性。
- 合理灌溉: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防止积水,降低田间湿度。
-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生物防治
- 使用生物菌剂:在播种前,使用生物菌剂处理土壤,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 引入天敌:引入捕食性线虫等天敌,控制病原菌的数量。
化学防治
-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在发病初期,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例如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
- 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量,避免药害的产生。
《DB50/T 1524-2023 白术根腐病防控技术规程》为白术种植者提供了全面的防控策略,在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种植品种,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规程,以降低白术根腐病的发病率,提升白术的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