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948-2024,水稻秸秆炭化还田技术规程引领绿色农业创新
《DB21/T 3948-2024 水稻秸秆炭化还田技术规程》发布,标志着绿业创新发展新篇章,该规程规范了水稻秸秆炭化还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主题,水稻秸秆,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废弃物,其合理利用对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环境污染具有深远意义,为此,我国最新发布了《DB21/T 3948-2024 水稻秸秆炭化还田技术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在绿色农业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DB21/T 3948-2024 水稻秸秆炭化还田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水稻秸秆炭化还田的技术规程,由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编制,该规程对水稻秸秆炭化还田的定义、技术要求、操作流程、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水稻秸秆炭化还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操作指南。
水稻秸秆炭化还田技术优势
- 优化土壤结构:炭化物质在土壤中形成孔隙,有利于土壤的通气、透水和保水,从而提升土壤肥力。
- 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炭化物质在土壤中分解,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减少化肥施用量:通过水稻秸秆炭化还田,可以部分替代化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 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秸秆焚烧,降低大气污染,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规程要点
- 材料准备:选用优质水稻秸秆,确保秸秆含水量在20%以下。
- 炭化设备:选用适宜的炭化设备,如高温炭化炉、快速炭化炉等。
- 炭化工艺:根据秸秆特性和设备条件,确定炭化温度、时间等参数。
- 还田方式:将炭化物质均匀撒施于稻田,与土壤混合均匀。
- 管理措施:加强稻田管理,确保炭化物质充分发挥作用。
实施效果评价
- 土壤理化性质: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速效养分等指标,评估土壤肥力改善情况。
- 产量效益:对比实施水稻秸秆炭化还田前后,水稻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
- 环境效益:通过监测大气、土壤等环境指标,评估环境改善情况。
《DB21/T 3948-2024 水稻秸秆炭化还田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水稻秸秆的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们要积极推广这一技术,充分发挥其在绿色农业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我们还需不断优化技术规程,提高水稻秸秆炭化还田的效果,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