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155-2023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规程革新解读

团体标准 603
《DB42/T 2155-2023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规程》新规深度解析,聚焦污染场地勘察技术革新,强调实施要点,规程规范污染场地勘察流程,提升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治理效率,助力环境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凸显,污染场地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其治理与修复工作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为了规范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提升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的效率和质量,我国最新颁布了DB42/T 2155-2023《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实施的关键要点。

DB42/T 2155-2023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规程革新解读,DB42/T 2155-2023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规程革新解读,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42/T 2155-2023《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污染场地工程勘察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污染场地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方法、程序和质量控制,为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规程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污染场地工程勘察的各个环节,包括场地调查、环境质量监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场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设计等。

勘察技术要求

  1. 场地调查:全面收集场地历史、现状、周边环境等信息,明确场地污染来源、范围和程度。
  2. 环境质量监测:根据污染场地特点,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和方法,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介质进行监测。
  3. 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污染风险进行评估,为治理与修复提供依据。
  4.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分析地下水污染源、污染途径和污染程度,评估地下水污染风险。
  5. 场地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设计:根据污染场地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制定合理的治理与修复方案。

勘察程序

  1. 前期准备:明确勘察任务、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
  2. 勘察:对场地进行实地调查、采样、监测等。
  3. 资料整理与分析:对勘察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勘察报告。
  4. 成果提交:提交勘察报告及相关资料。

质量控制

  1. 勘察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2. 勘察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勘察设备应满足技术要求,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4. 勘察过程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实施要点

  1. 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污染场地工程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
  2. 严格执行规程要求,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勘察质量,确保勘察成果符合要求。
  4. 强化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治理与修复效果。
  5. 建立健全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档案,为后续治理与修复提供依据。

DB42/T 2155-2023《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污染场地工程勘察技术、提高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为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