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611-2023,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规程,开启产业升级新纪元
《DB34/T 4611-2023 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规程》发布,为黄河鲤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产业迈向新阶段,规程规范了黄河鲤人工繁育全过程,提高养殖效率,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蓬勃兴盛,黄河鲤,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淡水鱼类,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为了提升黄河鲤的人工繁殖水平,规范繁殖技术,促进黄河鲤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山东省制定了地方标准《DB34/T 4611-2023 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对黄河鲤产业的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DB34/T 4611-2023 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规程》于2023年正式发布,旨在规范黄河鲤的人工繁殖技术,提升繁殖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黄河鲤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该规程全面涵盖了黄河鲤人工繁殖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亲本选择、繁殖技术、苗种培育以及养殖管理等。
规程主要内容
亲本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亲本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 选择生长迅速、体型健硕、抗病能力强的黄河鲤品种。
- 确保亲本来源有详尽的生产记录,以保证亲本质量。
- 亲本繁殖历史不少于三代,以避免近亲繁殖。
繁殖技术
规程对黄河鲤的繁殖技术提出了具体要求:
- 繁殖季节:黄河鲤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6月。
- 繁殖水温:适宜水温范围为18℃至24℃。
- 繁殖方式:可采取人工催产、自然繁殖或两者结合的方法。
- 催产药物:可选用鲤鱼脑垂体(LRH-A)或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进行催产。
苗种培育
规程对黄河鲤苗种培育提出了以下要求:
- 苗种来源:选用优质亲本进行繁殖,确保苗种质量。
- 苗种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池塘的具体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
- 饲料投喂: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投喂。
-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养殖管理
规程对黄河鲤的养殖管理提出了以下要求:
- 养殖池塘选择:选择水质优良、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池塘进行养殖。
- 池塘准备:对池塘进行清淤、消毒、施肥等预处理。
- 养殖设施:配备必要的养殖设施,如增氧机、过滤设备等。
- 病害防治:定期巡检养殖池塘,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规程实施意义
《DB34/T 4611-2023 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升黄河鲤人工繁育水平、保障黄河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规范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提高繁殖成活率。
-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 保障黄河鲤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 推动黄河鲤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DB34/T 4611-2023 黄河鲤人工繁育技术规程》为黄河鲤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有助于推动黄河鲤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养殖企业应认真执行该规程,为黄河鲤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