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粱抗玉霉穗腐病技术规范解读,DB21/T 2219.7-2024 第7部分
《DB21/T 2219.7-2024》为玉米-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7部分,专注于玉霉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该规范详细介绍了玉霉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步骤和标准,旨在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提升作物抗病能力。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玉米和高粱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玉霉穗腐病作为玉米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对玉米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防控这一病害,提升玉米和高粱的产量,我国正式发布了DB21/T 2219.7-2024《玉米-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7部分——《玉霉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21/T 2219.7-2024《玉米-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7部分详细规定了玉霉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步骤、指标及评价标准,适用于玉米品种的抗性鉴定、抗病育种以及病害防控工作。
鉴定方法
人工接种法
- 接种材料:选择具有典型症状的病穗,经过表面消毒后,使用无菌刀片切取病组织。
- 接种方法:将病组织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接种后的培养基,记录菌落生长情况。
田间自然发病法
- 选取发病地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发病地块,记录发病程度。
-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发病情况,记录发病时间、发病面积和病情指数。
鉴定步骤
病原菌分离纯化
- 采集病组织:采集病组织,进行表面消毒,使用无菌刀片切取病组织。
- 接种培养:将病组织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纯化: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抗性鉴定
- 接种病原菌:将纯化后的病原菌接种于玉米植株上,观察发病情况。
- 记录病情指数:根据发病程度,记录病情指数。
- 计算抗性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抗性指数,评价抗性。
鉴定指标
病情指数
根据发病程度,将病情分为0、1、2、3、4五个等级,分别对应无病、轻度发病、中度发病、重度发病和极重度发病。
抗性指数
根据病情指数,计算抗性指数,公式如下: 抗性指数 = 1 - (病情指数 / 最高病情指数)
评价标准
抗性等级
根据抗性指数,将抗性分为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四个等级。
抗性育种
根据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玉米品种,用于抗病育种。
病害防控
根据抗性鉴定结果,合理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病害发生。
DB21/T 2219.7-2024《玉米-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第7部分——《玉霉穗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为玉霉穗腐病抗性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规范的操作,有助于提高玉米和高粱的抗病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规范,为我国玉米和高粱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