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317-2024 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解析与实施手册
《DB12/T 1317-2024 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详细解读了该规程,为水稻种植者提供科学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方法,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时确保环境安全,指南包括生长调节剂选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旨在帮助种植者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随着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水稻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的保障显得尤为关键,提升水稻产量、优化其品质,科学、合理地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最新发布的DB12/T 1317-2024《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规程》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规程,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探讨。
DB12/T 1317-2024《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规范性文件,旨在规范水稻生产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旨在提升水稻产量与品质,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适用范围
本规程涵盖了我国水稻生产全过程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包括播种处理、秧苗培育、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各个阶段。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
规程明确了适用于水稻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等。
使用原则
- 合理选择:依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挑选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适量使用: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和推荐剂量,确保使用量既不过量也不不足。
- 安全间隔期: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后,需遵循规定的时间间隔,确保水稻安全上市。
使用方法
- 处理:在播种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以提升发芽率和秧苗质量。
- 秧苗培育:在秧苗生长期间,根据其生长状况,适时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秧苗健康生长。
- 管理:在水稻生长管理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适时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以提升产量和品质。
- 病虫害防治:在病虫害发生时,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减轻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 深入了解作用机理:充分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原理,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剂量。
- 关注兼容性: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其他农用产品(如农药、肥料)的兼容性,避免产生药害。
- 观察生长状况:密切监测水稻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时机和剂量。
- 强化田间管理:确保水稻生长环境良好,为水稻健康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 遵守安全间隔期:严格遵守规定的时间间隔,保障水稻的安全上市。
DB12/T 1317-2024《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规程》的颁布,无疑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实施过程中,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