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136-2023,引领种苗产业升级,开启脱毒组培快繁新纪元
《DB15/T 3136-2023 脱毒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发布,引领种苗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通过规范脱毒种苗组培技术,提高产业效率与品质,助力农业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迅猛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为了提升产量与品质,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DB15/T 3136-2023 脱毒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种植者提供技术指导,助力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规程背景
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 Duch.),作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鲜美的果实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病害的严重侵袭严重影响了草莓的生长和产量,进而导致品质下降,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科研团队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发出脱毒种苗组培快繁技术,并通过《DB15/T 3136-2023》规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规程主要内容
脱毒种苗来源
规程明确要求,脱毒种苗必须来源于经过脱毒处理的健康植株,脱毒处理方法包括组培、热处理、化学处理等。
脱毒种苗组培快繁技术
(1)培养基制备:规程详细规定了脱毒种苗组培快繁的培养基配方,涵盖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方、微量元素等。
(2)外植体消毒:规程强调对外植体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3)接种与培养:规程详细介绍了脱毒种苗组培快繁的接种方法、培养条件、培养周期等。
(4)移栽与驯化:规程要求对脱毒种苗进行移栽和驯化,以提高其成活率。
脱毒种苗质量标准
规程对脱毒种苗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外观、生长势、检测等方面。
脱毒种苗推广应用
规程鼓励种植者使用脱毒种苗,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规程还提出了脱毒种苗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
规程实施意义
- 提高产量和品质:脱毒种苗具有生长势强、抗病性强、产量高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脱毒种苗的推广应用,有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推动产业技术进步:DB15/T 3136-2023规程的发布,为脱毒种苗组培快繁技术提供了规范,有助于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DB15/T 3136-2023 脱毒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种植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规程,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脱毒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的推广力度,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