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32/T 4694标准解析,公共场所空调水消毒与监测新规范助力行业升级
新标准DB32/T 4694-202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消毒处理及监测技术规范》发布,规范公共场所空调循环冷却水消毒处理和监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公众健康。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在各类建筑中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循环冷却系统长期运行,容易滋生细菌及其他微生物,这给公共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为此,我国最新发布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消毒处理及监测技术规范》(DB32/T 4694-2024),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
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循环冷却水中的微生物含量会逐渐上升,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
- 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增加能源消耗;
- 产生异味,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 成为疾病传播的途径,危害公共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制定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消毒处理及监测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的消毒处理和监测工作,从而保障公共健康。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的消毒处理和监测,涵盖了商场、酒店、办公楼、医院等多种场所。
消毒处理
- 消毒剂选择: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臭氧等。
-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全面消毒、局部消毒或循环水消毒等多种方式。
- 消毒周期:通常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局部消毒则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监测
- 监测指标:包括循环冷却水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余氯等。
- 监测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如细菌总数监测仪、余氯监测仪等。
- 监测频率: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每24小时进行一次监测。
数据记录与报告
- 数据记录:应对消毒处理和监测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消毒剂种类、浓度、消毒周期、监测指标、监测结果等。
- 报告编制:应定期编制消毒处理和监测报告,内容涵盖消毒处理情况、监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规范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单位需负责实施本规范,确保消毒处理和监测工作的有效执行。
监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消毒处理和监测工作的监督,对违反本规范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消毒处理及监测技术规范》(DB32/T 4694-2024)的发布,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消毒处理和监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相关行业应积极贯彻落实该规范,确保公共健康,推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