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8/T 46.14-2023解析,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攻略
《DB3708/T 46.14-2023》指南详细解读了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师生健康。
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也在不断优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DB3708/T 46.14-2023《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指南 第14部分: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作为最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标准,其核心目标是强化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确保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背景
近年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DB3708/T 46.14-2023标准。
标准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3708/T 46.14-2023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涵盖了食堂的设计、建设、设施设备、人员管理、采购、加工、储存、供应等各个环节。
主体责任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 加强食堂设施设备的管理,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 严格采购、加工、储存、供应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食堂的食品安全意识;
-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 食品采购、加工、储存、供应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操作规程;
-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食品安全制度;
- 食品安全公示制度。
食品安全设施设备
学校食堂应配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设施设备,包括:
- 食品加工、储存、供应等场所的卫生设施;
- 食品加工、储存、供应等设备的清洗、消毒设施;
- 食品加工、储存、供应等设备的保养制度。
人员管理
学校食堂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包括:
- 招聘具有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人员;
- 定期对食堂进行食品安全培训;
- 建立食品安全考核制度,对食堂的食品安全表现进行考核。
采购、加工、储存、供应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
学校食堂应加强采购、加工、储存、供应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包括:
- 采购原料时,应选择合法、合格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量;
-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污染;
- 储存过程中,应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储存,防止食品变质;
- 供应过程中,应确保食品新鲜、卫生、安全。
DB3708/T 46.14-2023《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指南 第14部分: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的出台,为我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食堂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标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标准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