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黄河流域葵类作物病虫害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新标准解读
DB15/T 3278-2023标准解读,针对黄河流域葵类作物主要病虫害,提出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旨在提高农药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葵类作物产量与品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药减量使用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葵花种植面积广阔,病虫害问题尤为严峻,为了有效减少农药使用,提升葵花的产量与品质,并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DB15/T 3278-2023《黄河流域葵主要病虫害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对此规程进行深入解读。
规程背景
近年来,黄河流域葵花种植面积持续增长,但病虫害问题也日益严重,传统的高农药使用模式不仅造成了农药残留,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广农药减量使用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DB15/T 3278-2023规程的发布,旨在为黄河流域葵花种植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化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助力农药减量使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黄河流域葵花主要病虫害的农药减量使用和防控,涵盖了病害、虫害、杂草等多种类型。
防控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结合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控手段,实现病虫害的持续控制。
- 科学用药,合理施药: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指标,科学选择农药品种,合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
- 绿色防控,保护环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防控技术
- 农业防治:通过选育抗病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轮作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
- 物理防治:利用光、热、电等物理手段,抑制病虫害的生长发育。
- 化学防治:在防控措施无效时,合理使用农药,进一步降低农药使用量。
防控措施
- 病害防控:根据病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如种子处理、土壤消毒、田间管理等。
- 虫害防控:根据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如灯光诱杀、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
- 杂草防控:根据杂草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和方法,如人工拔除、化学除草等。
规程实施与评价
实施要求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控的认识和技能。
-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
评价方法
- 病虫害发生程度:通过调查、监测,评估病虫害发生程度。
- 农药使用量:统计农药使用量,分析农药减量效果。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评估农药减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DB15/T 3278-2023《黄河流域葵主要病虫害农药减施防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黄河流域葵花种植提供了科学、系统化的病虫害防控技术,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升葵花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在各级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迎接黄河流域葵花产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