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880-2019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解析,标准质量提升之道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解析了DB35/T 1880-2019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旨在规范地方标准立项流程,提升标准质量,通过详细阐述规范内容,为地方标准制定提供指导,推动标准体系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地方标准在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为确保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我国对地方标准的立项工作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本文以《DB35/T 1880-2019 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提升地方标准的整体质量,助力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DB35/T 1880-2019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解析,标准质量提升之道,DB35/T 1880-2019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解析,标准质量提升之道,2,第1张

《DB35/T 1880-2019 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概述

《DB35/T 1880-2019 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是我国首部针对地方标准立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自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范对地方标准立项的原则、流程、要求及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提升地方标准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

原则

  1. 依法行政原则:地方标准立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标准制定过程的合法性。
  2. 科学性原则:地方标准立项应注重标准的科学性,确保标准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契合。
  3. 先进性原则:地方标准立项应关注技术先进性,推动地方标准与国内外先进标准接轨。
  4. 适用性原则:地方标准立项应考虑标准的适用性,确保标准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程序

  1. 标准立项申请:申请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向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提交标准立项申请。
  2. 初步审查: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对标准立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立项。
  3. 专家评审:对拟立项的标准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适用性等。
  4. 立项批准: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对标准项目进行立项批准。

要求

  1. 标准立项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
  2. 标准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目的、任务和预期效果。
  3. 标准项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4. 标准项目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实施条件。

责任划分

  1. 申请单位对标准立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2. 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对标准立项工作负责。
  3. 专家对评审意见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负责。

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的意义

  1. 提高地方标准质量:通过规范地方标准立项工作,确保地方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提升地方标准质量。
  2. 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标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范地方标准立项工作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加强标准化工作管理: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提高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DB35/T 1880-2019 地方标准立项工作规范》为我国地方标准立项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不断提高地方标准质量,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