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解析与应用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旨在减少农药使用,提高防治效果,本规范详细介绍了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包括合理选用农药、科学用药、优化防治方案等,适用于高寒地区马铃薯种植,以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马铃薯作为粮食和饲料作物中的关键品种,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高寒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马铃薯种植面临着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等多种病害的严重威胁,为了确保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减少农药使用,提升农药使用效率,我国最新颁布了《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DB63/T 2251-2024),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意义。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DB63/T 2251-2024)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旨在指导高寒地区马铃薯种植者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升农药使用效果,保障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主要内容
-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高寒地区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等主要病害的防治。
- 技术路线:规范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路线。
- 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优化栽培管理、清洁田园等措施。
-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进行病害防治。
- 物理防治:通过温湿度调控、光照调节等物理方法降低病害发生。
- 化学防治: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
- 农药减量增效:通过优化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等措施,实现农药减量增效。
规范应用的重要性
- 保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规范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病害发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要求农药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规范的实施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高寒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规范》(DB63/T 2251-2024)的发布,为高寒地区马铃薯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认识规范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马铃薯病害防治,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