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规程DB4405/T 305-2023发布,推动绿色养殖产业升级
《DB4405/T 305-2023 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生态混养技术,推动罗氏沼虾绿色养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罗氏沼虾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其养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创新,为了更好地规范罗氏沼虾的生态混养技术,提升养殖效益,推动绿色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规程》(DB4405/T 305-2023),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探讨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的关键要点。
《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规程》是由我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省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共同编制的,该规程旨在对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进行规范,以提升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推动绿色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要点
选址与规划
根据规程要求,罗氏沼虾生态混养应选择水质优良、生态环境适宜、交通便利的区域,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养殖面积、水源、排水、供电等因素,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品种选择与放养密度
罗氏沼虾生态混养可选用优质虾苗,如沼虾、斑节虾等,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环境、虾苗规格、饲料来源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放养密度为每亩1万至2万尾。
水质管理
水质是罗氏沼虾生态混养的关键因素,规程要求,养殖水体应保持良好的溶解氧、pH值、氨氮、亚盐等指标,具体措施包括:
-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 合理调控水位,保持水体流动性;
- 适时换水,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浓度;
- 加强微生物菌种的应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饲料投喂
饲料是罗氏沼虾生态混养的重要保障,规程建议,饲料应以优质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投喂量应根据虾的生长阶段、摄食情况、水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混养技术
罗氏沼虾生态混养可与水生生物进行混养,如鱼类、贝类等,混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适宜的混养种类,避免生物之间的竞争和捕食;
- 合理规划混养比例,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 加强混养生物的管理,防止疾病传播。
疾病防控
罗氏沼虾生态混养过程中,疾病防控至关重要,规程要求,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疾病防控体系,定期对虾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罗氏沼虾生态混养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养殖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