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258-2024规范解读,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新标准助力生态保护升级
《DB63/T 2258-2024 解读》发布,规范水源涵养单元功能评估,为生态保护提供新指引,推动生态保护迈入新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水源涵养作为生态保护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DB63/T 2258-2024《典型水源涵养单元水源涵养功能评估规范》正式出台,为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益参考。
规范背景
水源涵养,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自然或人工措施,改变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循环过程,扩大水源涵养面积,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从而确保水源供应、改善水质,我国地大物博,水源涵养区域众多,科学评估水源涵养功能,对于合理规划、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适用范围
DB63/T 2258-2024规范适用于我国典型水源涵养单元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涵盖山区、平原、湿地等多种类型的水源涵养单元。
评估指标体系
规范提出了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水源涵养面积:指水源涵养单元内能够涵养水源的区域面积。
- 水源涵养能力:指水源涵养单元涵养水源的能力,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涵养能力。
- 水源涵养水质:指水源涵养单元出水口的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 水源涵养生态效益:指水源涵养单元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等。
评估方法
规范提出了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 调查:通过实地勘查,了解水源涵养单元的地理环境、植被覆盖、土壤特性等。
- 资料收集:收集水源涵养单元的历史数据、监测数据、规划资料等。
-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生态学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评估结果与应用
评估结果用于评价水源涵养单元的水源涵养功能,为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评估结果可应用于以下方面:
- 水资源规划与配置:根据评估结果,合理规划水资源配置,保障水源供应。
- 生态环境保护:针对水源涵养单元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 可持续发展:为水源涵养单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规范意义
DB63/T 2258-2024《典型水源涵养单元水源涵养功能评估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该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
- 提高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优化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安全。
-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DB63/T 2258-2024《典型水源涵养单元水源涵养功能评估规范》的发布,为我国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该规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