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707-2023,猪伪狂犬病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推动规模猪场健康养殖

团体标准 603
《DB43/T 2707-2023 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发布,旨在为猪场提供科学评估和防控猪伪狂犬病的技术指导,保障猪场健康发展,提升养殖效益。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简称PPR)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猪伪狂犬病,我国出台了DB43/T 2707-2023《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的核心内容、实施价值及其策略。

DB43/T 2707-2023,猪伪狂犬病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推动规模猪场健康养殖,DB43/T 2707-2023,猪伪狂犬病风险评估技术规范,推动规模猪场健康养殖,2,2023,技术规范,第1张

DB43/T 2707-2023规范的核心内容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本规范构建了全面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涵盖疫情风险、生物安全风险、养殖环境风险、饲养管理风险和免疫风险五个维度,具体指标包括:

  1. 疫情风险:包括疫情发生频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2. 生物安全风险:涉及猪场周边环境、内部环境、人员流动、车辆运输等方面。
  3. 养殖环境风险:包括猪舍设计、通风、温湿度控制及废弃物处理等。
  4. 饲养管理风险:涵盖饲料质量、饲料添加剂使用、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等。
  5. 免疫风险:涉及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和免疫效果等。

风险评估方法

规范提出了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步骤:

  1. 调查:对猪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基本情况及防控措施。
  2. 数据分析:收集猪场相关数据,如疫情、生物安全、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和免疫数据等。
  3. 专家咨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评估结果进行论证,确保准确性。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评估结果,将猪伪狂犬病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实施意义

提升猪场防控水平

实施该规范有助于猪场全面了解风险,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升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水平。

保障猪肉质量安全

猪伪狂犬病防控与猪肉质量安全密切相关,实施该规范有助于降低传播风险,保障猪肉质量安全。

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猪伪狂犬病防控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该规范有助于提高整体水平,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策略

加强宣传培训

加大对规范的宣传力度,提高猪场负责人和养殖人员对该规范的认知度和执行力。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猪场应建立猪伪狂犬病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严格防控措施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猪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加强生物安全、优化养殖环境、完善饲养管理等。

政府部门支持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工作的支持,确保规范实施到位。

DB43/T 2707-2023《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的实施,为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猪场应认真贯彻落实该规范,共同为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2023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