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217-2024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规程,应用推广与深入分析

团体标准 602
本文深入探讨了DB42/T 2217-2024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与推广,规程详细介绍了稻田迟油菜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旨在提高稻田迟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规程的实施,有望提升我国稻田迟油菜生产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迈进,稻田迟油菜这一高效、低成本的种植模式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DB42/T 2217-2024《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规程》的正式出台,为我国稻田迟油菜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文将围绕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实施关键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DB42/T 2217-2024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规程,应用推广与深入分析,DB42/T 2217-2024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规程,应用推广与深入分析,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是指在适宜的稻田地区,采用延迟播种的方式种植油菜,实现与水稻的轮作,这一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节约土地资源:通过稻田迟油菜生产,实现水稻与油菜的轮作,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2. 提升产量:稻田迟油菜生产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
  3.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采用延迟播种方式种植油菜,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4. 增加农民收入: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菜产量,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规程主要内容

DB42/T 2217-2024《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产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稻田地区。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油菜品种,如中油杂2号、中油杂3号等。
  3. 播种时间:一般在水稻收割后20-30天进行油菜播种,确保油菜有充足的生长时间。
  4. 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量,一般为每亩1.5-2公斤。
  5. 播种方式:采用延迟播种方式,将油菜均匀撒播在稻田里。
  6. 水肥管理:根据油菜生长需求,适时施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 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确保油菜健康成长。
  8. 收获:油菜成熟后,及时收割,确保产量。

实施要点

  1. 严格遵循规程要求:确保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3.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如无人机施肥、病虫害监测等,提高生产效率。
  4. 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为稻田迟油菜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5. 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民采用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DB42/T 2217-2024《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稻田迟油菜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深入实施该规程,有望提高我国稻田迟油菜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技术规程,推动稻田迟油菜生产技术在范围内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