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DB14/T 2900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3
《DB14/T 2900-2023》深入解读了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该规范详细阐述了大豆褐斑病的识别、监测、预警及防治措施,旨在提高大豆病害防控效率,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规范内容包括病害症状描述、病情分级、监测方法、防治策略等,为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提供了科学指导。

大豆,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大豆褐斑病,作为一种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病害,对大豆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提升大豆的产量与品质,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DB14/T 2900-2023),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广大大豆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3版DB14/T 2900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深度解析,2023版DB14/T 2900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深度解析,2,现代化,2023,第1张

《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DB14/T 2900-2023)是我国首部针对大豆褐斑病测报的技术规范,其核心目标是规范大豆褐斑病的测报工作,确保测报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大豆生产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范围

本规范涵盖了大豆褐斑病的发生、发展、传播及防治监测的全过程,包括田间调查、病情评估、防治措施等各个方面。

术语和定义

规范对大豆褐斑病的定义、病原菌种类、症状表现、流行规律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为规范大豆褐斑病测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田间调查

规范要求对大豆褐斑病进行定期、系统的田间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发病地块、病情级别、病原菌种类等,调查方法包括目测、显微镜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病情

本规范介绍了大豆褐斑病病情的评估方法,包括气象预报、历史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通过综合分析,预测大豆褐斑病的发生趋势和严重程度。

防治措施

规范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在内的一系列大豆褐斑病防治措施,针对不同发病阶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确保大豆产量与品质。

质量控制

规范强调测报工作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确保测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范实施意义

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通过规范大豆褐斑病测报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病害损失,从而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

促进大豆产业发展

规范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有助于提升我国大豆产业整体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规范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褐斑病测报技术规范》(DB14/T 2900-2023)的发布,为我国大豆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促进大豆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应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为我国大豆产业贡献力量。

标签: 2现代化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