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P30蛋白检测新方法,T/GDID 1077-2023标准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创新与应用
《T/GDID 1077-2023标准解读》介绍了猪瘟P30蛋白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抗体检测方法的创新与应用,该方法为猪瘟抗体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敏的新技术,有助于猪瘟的早期诊断和防控。
随着全球动物疫病形势日益严峻,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作为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ASF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的P30蛋白作为主要免疫原,针对该蛋白的抗体检测在ASF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提升ASF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T/GDID 1077-2023标准,对猪瘟P30蛋白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抗体检测方法进行了规范,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在ASF防控中的应用。
T/GDID 1077-2023标准概述
T/GDID 1077-2023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猪瘟P30蛋白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抗体检测方法的标准,该标准由我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同制定,旨在提高ASF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标准中详细规定了ASF抗体检测的原理、试剂、仪器、操作步骤、结果判定等方面的要求,为ASF检测提供了技术规范。
猪瘟P30蛋白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抗体检测方法原理
该检测方法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原理,采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 将ASFV P30蛋白抗原包被于微孔板孔内,形成固相抗原。
- 样本中的抗体与固相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 加入酶标记的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 洗去未结合的酶标记抗体。
- 加入底物,在酶的催化下产生化学发光信号。
- 测量化学发光信号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抗体浓度。
T/GDID 1077-2023标准的应用
- ASF早期诊断: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可早期发现ASF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早期诊断有助于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 流行病学调查:了解ASF在某一地区或某一猪场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对ASF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发现疫情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监测猪群免疫状态:评估猪群对ASF的免疫水平,为疫苗接种提供参考,通过监测猪群免疫状态,有助于合理调整疫苗接种策略,提高猪群免疫力。
- 贸易检验: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环节,对ASF进行检测,确保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贸易检验有助于防止ASF传入我国,保障我国畜牧业的生物安全。
T/GDID 1077-2023标准的发布,为猪瘟P30蛋白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抗体检测方法提供了标准化依据,该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ASF防控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该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将为我国ASF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我国应继续加强ASF防控技术研究,提高ASF检测水平,为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