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2907-2022 沙棘病虫害防治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3
《DB65/T 2907-2022 沙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旨在规范沙棘有害生物防治,保障沙棘产业健康发展,规程详细介绍了沙棘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及监测技术,为沙棘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

沙棘,作为富含高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广大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随着沙棘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愈发突出,为了提升沙棘的产量与品质,确保沙棘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65/T 2907-2022《沙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沙棘种植者提供实用的参考。

DB65/T 2907-2022 沙棘病虫害防治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DB65/T 2907-2022 沙棘病虫害防治规程解析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2022,第1张

DB65/T 2907-2022 沙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解读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各沙棘种植区,针对沙棘锈病、沙棘叶斑病、沙棘蚜虫等主要有害生物,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沙棘有害生物防治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运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有效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2. 科学用药,合理施药:依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效果,科学选择农药,合理用药,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性、高效性。
  3.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 合理轮作: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轮作作物,减少有害生物的繁殖与传播。
    •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保持土壤疏松,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 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有害生物的栖息与繁殖环境。
  2. 物理防治

    • 人工捕杀:在有害生物初期,人工捕杀害虫、害虫卵等。
    • 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设置诱杀设施,降低害虫数量。
  3. 生物防治

    • 引入天敌:利用天敌控制有害生物数量,如引入捕食性天敌、性天敌等。
    • 生物农药:选用生物农药,如细菌、真菌等,防治有害生物。
  4. 化学防治

    •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噻虫嗪等。
    • 合理选择施药时间与方法: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科学施药。
    •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DB65/T 2907-2022 沙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的应用

培训推广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沙棘种植者的培训,使其掌握DB65/T 2907-2022《沙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的相关知识,提升防治效果。

技术示范

通过设立沙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示范点,推广先进、实用的防治技术,提高沙棘种植者的防治水平。

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沙棘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有害生物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沙棘有害生物防治的投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沙棘种植者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

DB65/T 2907-2022《沙棘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沙棘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实用的防治技术指导,通过广泛推广应用该规程,有望降低沙棘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提升沙棘产量与品质,推动沙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