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蒙古韭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15/T 2926.2-2023 葱属植物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针对腾格里蒙古韭进行了详细解析,涵盖种植、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旨在提升其产量与品质,为葱属植物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葱属植物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葱属植物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为规范葱属植物生产技术,提升葱属植物产量与品质,我国于2023年正式发布了《DB15/T 2926.2-2023 葱属植物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腾格里蒙古韭》,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腾格里蒙古韭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读,腾格里蒙古韭生产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读,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规程解析

范围

本规程明确了腾格里蒙古韭的生产技术规范,涵盖了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程参考了以下规范性文件:

  • 《GB/T 23796 葱属植物分类与命名》
  • 《GB/T 27632 葱属植物》
  • 《GB/T 27633 葱属植物种植技术》

腾格里蒙古韭种植条件

腾格里蒙古韭的种植地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畅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土壤pH值保持在6.5~7.5之间为宜。

种植处理

  1.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用0.1%的溶液浸泡30分钟。
  2. 消毒后的种子用温水浸泡4~6小时,以充分吸水。
  3. 浸泡后的种子与适量细沙混合,均匀撒播于畦面。

田间管理

  1. 施肥:播种前,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
  2. 浇水: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适当浇水,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
  3. 中耕除草:播种后,每隔15天进行1次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4. 摘心:植株生长至30厘米左右时,进行摘心,以促进分蘖。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主要病害有葱白腐病、霜霉病等,发病初期,可选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 虫害:主要虫害有葱蓟马、葱蝇等,发现虫害时,可选用4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的敌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

当植株高度达到60厘米以上,鳞茎充分发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及时晾晒,避免鳞茎腐烂。

规程应用

提高产量和品质

遵循DB15/T 2926.2-2023规程进行腾格里蒙古韭生产,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规范生产流程

规程对腾格里蒙古韭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规范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规程提出了一系列节约成本的生产措施,如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等,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生态环境

规程强调生态保护,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DB15/T 2926.2-2023规程为腾格里蒙古韭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提高我国葱属植物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科学管理,实现葱属植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