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491-2022,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2
《DB45/T 2491-2022 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罗氏沼虾产量与质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稻田生态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罗氏沼虾作为稻田生态养殖的关键品种之一,其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为推动我国稻田生态养殖的规范化、科学化,我国正式颁布了DB45/T 2491-2022《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技术规程》,为这一领域的养殖者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助力提升养殖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B45/T 2491-2022,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DB45/T 2491-2022,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技术规程,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技术规程,2022,第1张

DB45/T 2491-2022规程概述

该规程由省农业科学院、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等权威机构联合起草,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程的核心目标是规范罗氏沼虾稻田生态养殖的生产流程,提升养殖技术水平,保障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

  1.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罗氏沼虾稻田生态养殖的生产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程引用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文件,确保规程的合规性。
  3. 术语定义:对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养殖池、饲料等关键术语进行了科学定义。
  4. 养殖环境:明确了养殖区域的选择、养殖池的建造标准、水质要求等。
  5. 养殖品种:规定了罗氏沼虾的养殖品种、种苗的选择和放养时间。
  6. 饲料与投喂:对饲料种类、营养成分、投喂量、投喂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7. 病虫害防治:阐述了病虫害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防治措施。
  8. 收获与运输:明确了罗氏沼虾的收获时间、方法、运输要求等。
  9. 质量安全:规定了产品质量要求和安全生产要求。

规程实施的意义

  1. 提升养殖效益:规程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养殖流程,提高养殖技术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保障食品安全:规程对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水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了罗氏沼虾的食品安全。
  4. 推广与应用:规程的颁布有助于推广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技术,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发展。

规程详细说明

规程对养殖环境、养殖品种、饲料与投喂、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运输、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为养殖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技术指导。

养殖环境

  • 养殖区域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区域。
  • 养殖池应采用水泥结构,池壁光滑,便于清洗,面积一般为1-2亩,池深1.2-1.5米。
  • 养殖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的要求,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溶解氧大于5mg/L,pH值在7.5-8.5之间。

养殖品种

  • 选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的罗氏沼虾品种。
  • 种苗应来自健康、无病虫害的虾苗场,体长在1.5-2.0厘米,体质健壮。
  • 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水温在18-28℃时进行。

饲料与投喂

  • 罗氏沼虾饲料主要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
  • 饲料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 投喂量根据虾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确定,一般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
  • 投喂方法采用均匀撒投法,使饲料均匀分布在养殖池中。

病虫害防治

  • 加强养殖池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清理养殖池,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发现病虫害时,及时进行诊断,确定病因。
  •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 加强养殖池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收获与运输

  • 一般选择在虾体长达到12-15厘米时进行收获。
  • 采用捕捞工具进行捕捞,如虾笼、网具等。
  •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虾体湿润,避免虾体受伤,运输时间不宜过长。

质量安全

  • 罗氏沼虾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GB 3095-2015)的要求。
  • 加强养殖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养殖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DB45/T 2491-2022《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技术规程》的实施,对我国稻田生态养殖罗氏沼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技术规程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