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糯米饭标准化生产与消费保障解读,DBS45/076-2022标准深度解析

团体标准 602
《DBS45/076-202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解读》对五色糯米饭生产与消费进行规范,确保食品安全,标准涵盖原料选购、加工工艺、包装标识等方面,旨在提升消费者健康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DBS45/076-202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正式出台,对五色糯米饭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将对此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五色糯米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五色糯米饭标准化生产与消费保障解读,DBS45/076-2022标准深度解析,五色糯米饭标准化生产与消费保障解读,DBS45/076-2022标准深度解析,2,标准解读,2022,第1张

DBS45/076-202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概述

DBS45/076-202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是专门针对五色糯米饭制定的地方性标准,旨在规范五色糯米饭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该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五色糯米饭的生产、加工、销售、储存等全过程。
  2. 技术要求:包括原料要求、加工工艺、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
  3. 检验方法:详细规定了五色糯米饭各项指标的检验方法。
  4. 标签标识:要求五色糯米饭的标签标识必须清晰、准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名、厂址、联系方式等。
  5. 生产管理:要求生产者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五色糯米饭的生产规范

原料要求

五色糯米饭的原料应选用优质糯米、天然色素等,严禁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加工工艺

五色糯米饭的加工工艺应遵循以下步骤:

  1. 选料:选用优质糯米,去除杂质。
  2. 浸泡:将糯米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根据糯米品种和季节适当调整。
  3. 煮制:将浸泡好的糯米煮至熟透,捞出。
  4. 上色:根据需要,将糯米上色,可选用天然色素如红曲、紫薯等。
  5. 拌合:将上色后的糯米与辅料(如红豆、花生等)拌合均匀。
  6. 成型:将拌合好的糯米装入模具,成型。
  7. 包装:将成型后的五色糯米饭进行包装,确保食品卫生。

五色糯米饭的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

感官指标

五色糯米饭应具有以下感官特征:

  1. 色泽:色泽鲜艳,无明显变色。
  2. 形态:形状规整,无破损。
  3. 口感:口感细腻,无异味。

理化指标

五色糯米饭的理化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水分:水分含量应控制在15%以下。
  2. 蛋白质:蛋白质含量应大于2%。
  3. 脂肪:脂肪含量应小于2%。
  4.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应大于70%。

五色糯米饭的微生物指标

五色糯米饭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菌落总数:每克食品中菌落总数应小于1000个。
  2. 大肠菌群:每100克食品中大肠菌群应小于10个。
  3. 金葡萄球菌:每25克食品中金葡萄球菌应小于1个。

DBS45/076-202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发布,为五色糯米饭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了明确的规范,生产者和消费者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确保五色糯米饭的质量安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五色糯米饭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标签: 2标准解读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