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实践解读

团体标准 604
《DB14/T 2686-2023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解析了沙棘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规程详细介绍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沙棘产量和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实践应用表明,该规程能有效控制沙棘蛀干害虫,为沙棘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沙棘产业的迅猛发展,沙棘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沙棘在生长过程中极易遭受蛀干害虫的侵袭,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沙棘的生长速度,还对其果实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遏制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的蔓延,保障沙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正式颁布了DB14/T 2686-2023《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沙棘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实践解读,沙棘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实践解读,2,技术规程,2023,第1张

DB14/T 2686-2023《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概述

DB14/T 2686-2023《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的技术规范,自2023年起正式实施,该规程明确了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的防治原则、防治方法、防治时期、防治药剂选择等关键技术。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解析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沙棘生产过程中,应重视预防措施,结合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实现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的持续控制。
  2. 科学用药,合理施药:在防治过程中,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方法施药,确保防治效果。
  3.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在防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对生物造成影响。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加强沙棘园管理,及时清除病枯枝、落叶等,减少虫源;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抗虫能力。
  2.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在害虫发生期,利用人工捕杀、振落等方法减少虫口密度。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4. 化学防治:在害虫发生严重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时期

  1. 春季防治:在沙棘萌芽前,对树干进行涂白,预防害虫上树;在害虫发生初期,进行化学防治。
  2. 夏季防治:在害虫繁殖高峰期,加强监测,及时防治。
  3. 秋季防治:在害虫越冬前,对树干进行涂白,预防害虫上树;在害虫发生初期,进行化学防治。

防治药剂选择

  1. 生物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
  2. 化学农药:如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等。

实际应用探讨

  1. 加强沙棘园管理,提升树势:通过合理施肥、修剪、浇水等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沙棘对害虫的抵抗力。
  2. 灵活运用防治方法:在防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实现沙棘主要蛀干害虫的持续控制。
  3. 严格执行防治技术规程:在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DB14/T 2686-2023《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的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防治效果。
  4.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沙棘害虫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防治害虫,降低害虫对沙棘产业的危害。

DB14/T 2686-2023《沙棘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规程》为我国沙棘产业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确保沙棘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