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新标准DB37/T 4600.3-2023解读,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团体标准 602
《DB37/T 4600.3-2023》新标准解读,该标准为饲料中物质检测提供规范,强化食品安全保障,通过提升检测技术,确保饲料质量,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饲料产品。

随着我国饲料产业的迅猛发展,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DB37/T 4600.3-2023《饲料中物质检测》标准,该标准对饲料中物质检测的第3部分——大环内酯类进行了细致规定,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业界更好地理解最新法规,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饲料新标准DB37/T 4600.3-2023解读,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饲料新标准DB37/T 4600.3-2023解读,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2,食品安全,2023,第1张

标准背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动物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其具有抗菌谱广、疗效显著、残留时间短等优势,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或过量使用此类抗生素可能导致动物产生耐药性,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为了规范饲料生产和使用,我国制定了DB37/T 4600.3-2023标准。

适用范围

DB37/T 4600.3-2023标准适用于饲料及其原料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涵盖了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红霉素、螺旋霉素等多种抗生素。

检测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以下几种检测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适用于检测低浓度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适用于检测高浓度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适用于快速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检测限

标准规定了不同检测方法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检测限,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判定

标准规定了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包括阳性判定、阴性判定和可疑判定。

标准实施意义

保障动物健康

通过严格执行DB37/T 4600.3-2023标准,可以有效控制饲料中物质的使用,降低动物耐药性,保障动物健康。

保障人类健康

饲料中物质的使用会影响人类健康,严格执行该标准有助于减少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类健康。

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规范饲料生产和使用,提高饲料产品质量,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

标准补充说明

标准的实施时间

DB37/T 4600.3-2023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相关标准同时废止。

标准的修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标准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标准的培训和宣传

为提高业界对DB37/T 4600.3-2023标准的认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标准的培训和宣传,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标准的监督和管理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饲料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DB37/T 4600.3-2023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饲料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共同努力,确保饲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签: 2食品安全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