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交融,DB50/T 1433-2023 桑葚酱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
《DB50/T 1433-2023 桑葚酱加工技术规程》解读,融合传统与现代工艺,规范桑葚酱加工流程,提升产品品质,促进产业发展,规程涵盖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为行业提供参考。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日益提升,桑葚酱,作为一种天然、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其受欢迎程度逐年攀升,为了确保桑葚酱生产加工的规范性和产品质量,我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50/T 1433-2023《桑葚酱加工技术规程》,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析,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桑葚酱加工的标准化流程。
DB50/T 1433-2023《桑葚酱加工技术规程》是我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重要标准,旨在规范桑葚酱的生产加工流程,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桑葚酱在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原料要求
桑葚
桑葚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用新鲜、成熟、无病虫害的优质桑葚,要求果实饱满,色泽鲜艳,无霉变现象。
辅助原料
根据产品特色,可适量添加糖、酸、盐等辅助原料,以提升口感和风味。
加工工艺
桑葚预处理
清洗桑葚,去除杂质和不合格果粒,确保原料纯净。
破碎
将桑葚破碎成适宜的果粒,为后续加工奠定基础。
烹煮
将破碎的桑葚与辅助原料按比例混合,烹煮至充分熟化。
离心分离
进行离心分离,去除果皮、果核等杂质,提高酱体纯净度。
浓缩
调整糖度、酸度等指标,使桑葚酱口感更佳。
装罐
将浓缩后的桑葚酱装入无菌罐中,密封保存。
灭菌
进行高温灭菌,确保产品安全。
冷却
将灭菌后的桑葚酱冷却至室温,便于储存。
质量要求
外观
桑葚酱应色泽鲜亮,无霉变、无杂质。
感官
具有桑葚特有的香气和酸甜味,无异味。
理化指标
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应符合规定。
卫生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 27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的要求。
检验方法
外观检验
通过肉眼观察,判断桑葚酱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感官检验
通过品尝,判断桑葚酱的香气、酸甜味是否符合要求。
理化指标检验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卫生指标检验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包装、运输和储存
包装
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光直射、高温、潮湿等不良环境。
储存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光直射。
DB50/T 1433-2023《桑葚酱加工技术规程》的发布,为我国桑葚酱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实现桑葚酱生产加工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规程的执行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桑葚酱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