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037.2-2023解读,梨形环棱螺稻田养殖技术规程引领新标准
《DB42/T 2037.2-2023 解读》发布,标志着梨形环棱螺稻田养殖技术规程迈入新阶段,该规程为梨形环棱螺稻田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导,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稳步迈进,生态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梨形环棱螺作为一类优质的淡水贝类,其养殖技术的规范化对于提升养殖效益、确保食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深入解读DB42/T 2037.2-2023《梨形环棱螺养殖技术规程 第2部分:稻田养殖》,旨在为广大养殖者提供一份实用的参考资料。
DB42/T 2037.2-2023《梨形环棱螺养殖技术规程 第2部分:稻田养殖》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梨形环棱螺稻田养殖的技术规范,该规程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主导,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编制,于2023年正式颁布并投入使用。
规程核心内容
养殖环境
- 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沛、水质优良、排灌条件便利的稻田,作为梨形环棱螺的养殖场所。
- 稻田准备:在养殖前,对稻田进行彻底消毒和施肥,确保土壤肥沃、水质清洁。
螺苗放养
- 螺苗选择:选择健康、活力充沛的梨形环棱螺苗进行放养。
- 放养密度:根据稻田面积、水质等因素,科学确定螺苗的放养密度。
养殖管理
- 水质管理:保持稻田水质清新,适时更换水源,确保溶氧充足。
- 饲料投喂:选用优质饲料,根据螺苗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
- 病害防治:加强病害监测,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螺苗健康成长。
收获与加工
- 收获时间:根据市场需求和螺苗生长情况,适时收获。
- 加工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方法,确保梨形环棱螺的品质。
规程实施意义
- 提升养殖效益:通过规范化养殖技术,提高梨形环棱螺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养殖户收入。
- 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养殖过程,降低农药、化肥等残留,确保梨形环棱螺的安全食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稻田养殖梨形环棱螺,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DB42/T 2037.2-2023《梨形环棱螺养殖技术规程 第2部分:稻田养殖》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梨形环棱螺稻田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广大养殖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规程,以提高养殖效益,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规程的宣传和推广,为梨形环棱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