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956-2023标准下马铃薯干腐病菌PCR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本研究基于DB15/T 2956-2023标准,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深入探讨,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为马铃薯干腐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马铃薯,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的稳定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马铃薯干腐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作为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土传病害,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防控此病,及时且准确地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显得尤为关键,我国最新发布的DB15/T 2956-2023标准,即马铃薯干腐病菌PCR检测方法,为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优势。

DB15/T 2956-2023标准下马铃薯干腐病菌PCR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B15/T 2956-2023标准下马铃薯干腐病菌PCR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2023,PCR检测,第1张

DB15/T 2956-2023标准概述

DB15/T 2956-2023是我国首次发布的马铃薯干腐病菌PCR检测方法标准,该标准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DNA提取、PCR扩增、产物检测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显著特点,为马铃薯干腐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DB15/T 2956-2023标准操作步骤

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集疑似感染马铃薯干腐病的叶片、茎秆等组织,用无菌水清洗,晾干后剪碎,加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匀浆处理。

DNA提取

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中的总DNA,具体操作如下:

  1. 将匀浆后的样品加入等体积的CTAB提取液,涡旋混匀,室温放置30分钟。
  2.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涡旋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3. 12,000 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4. 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5. 12,000 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6. 用70%乙醇洗涤沉淀,12,000 rpm离心,弃上清液。
  7. 空气干燥,加入适量的无菌水溶解DNA。

PCR扩增

采用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具体操作如下:

  1. 配制PCR反应体系:模板DNA 2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1 μL,dNTPs(10 mmol/L)4 μL,10×PCR缓冲液5 μL,Taq酶0.5 μL,无菌水37.5 μL。
  2. PCR反应程序:95℃预变性5分钟,95℃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1分钟,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分钟。

产物检测

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观察特异性条带,判断是否存在马铃薯干腐病菌。

DB15/T 2956-2023标准应用优势

  1. 操作简便:该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易于掌握,适合基层实验室开展。
  2. 灵敏度高:该方法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检测灵敏度较高,可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病原菌。
  3. 特异性强:该方法特异性强,可避免与病原菌的交叉反应。
  4. 节省时间:该方法检测周期短,可快速得到检测结果。

DB15/T 2956-2023标准马铃薯干腐病菌PCR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为马铃薯干腐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控效果,保障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马铃薯干腐病菌PCR检测方法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进:

  1. 引物设计:优化引物设计,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2. 扩增体系:改进PCR扩增体系,提高扩增效率。
  3. 检测手段:引入新型检测手段,如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4. 数据分析:开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实现马铃薯干腐病菌的快速诊断和预警。
标签: 22023PCR检测